欢迎访问安全生产资讯网!

首页

河北市场监管扎实开展质量提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时间:2022-03-10 来源: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佚名

  1 640.jpg

  11月18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市场监管扎实开展质量提升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金洪钧,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普增,省局标准技术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郭永志,省局质量发展局局长张刚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田德锋主持。

  河北日报:您好!我是河北日报记者。我想了解一下,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在贯彻落实质量强省战略方面,将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普增:谢谢河北日报记者朋友的提问。按照党中央质量强国建设的整体部署,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质量强省和标准化战略的实施,省市场监管局作为全省质量强省战略的实施牵头部门,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树牢大质量观、大标准观和质量第一的理念,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质量工作总体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质量强国的决策部署,对接《质量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根据我省实际,编制出台《河北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二是抓好质量典型示范引领。聚焦全省质量基础好、市场竞争力强、有一定聚集规模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区域产业集群,在我们已经实施两年26个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基础上深化拓展“26+X”工作模式,助推重点区域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升级。三是抓好质量基础支撑保障。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持续开展系列技术标准创新族研制,支持优势企业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打造具有高端引领作用的标准化示范体系。加强计量以及认证认可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优秀检测机构申报国家质量标准重点实验室、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产品质检中心和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试点项目。四是抓好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快构建以风险监测、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联合惩戒为支撑的现代质量监管体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对食品药品、重要消费品、特种设备等民生产品质量监管,努力营造优质安全放心安心的消费环境。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农资建材、日用消费品、食用农产品、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等专项行动,遏制区域性、行业性制假售假行为。五是抓好质量文化普及宣传。联合主流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和个人。结合“质量月”、世界标准日、世界计量日等活动,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质量发展工作的方针政策,普及质量知识,讲好河北质量故事、宣传河北质量品牌、弘扬河北质量文化,营造人人关注质量、人人崇尚质量、人人追求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发展氛围。谢谢!

  中国质量报:您好,我是中国质量报记者。我的问题是: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是如何探索“26+X”区域质量提升模式,让我省重点区域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局局长张刚: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开展重点区域质量提升行动,是2019年首次明确的。在全省选取2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作为省级质量提升重点区域,我们印发了《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0年省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26个重点区域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今年又出台《全省重点区域质量提升推进方案》,我们将相关的县(市、区)纳入省级重点质量提升区域,探索深化拓展“26+X”区域质量提升新模式。今后,我们将继续聚焦重区域扎实开展质量提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重点区域产业发展质量状况分析。全面分析重点区域产业集群的质量发展水平,理清产业现状,找准制约产业发展各个层面的差距短板,建立完善企业和产业问题个性清单和共性清单,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对策和建议,形成有深度的重点区域产业发展质量分析报告。二是聚合推动质量提升合力。会同相关区域党委政府开展重点区域质量提升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质量强市(县)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建立会商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开展重点难点问题联合攻关。聘请省内外高水平专家组成攻关团队,持续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活动,推广《质量诊所管理规范》河北省地方标准,指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提升,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统筹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为工作重点,强化协同服务,支撑重点区域产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质量服务需求。五是开展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活动。对接国家“质量和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活动,推动重点区域积极宣传质量品牌典型,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重点区域以质量提升打造优质品牌,以品牌带动提升区域质量竞争力,为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筑牢基础。六是打好政策激励“组合拳”。对于省级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在各级质量奖申报、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立项、标准化试点、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协调地方政府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各地设立质量发展基金,支持重点区域质量发展和短板攻坚。谢谢!

  河北广播电视台:您好,我是河北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们都知道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那么我想问,省市场监管局在运用标准化助力产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标准技术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郭永志: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所提到的,高度发达的产业、高质量的产业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而标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桥梁枢纽。多年来,省市场监管局致力于发挥标准化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以标准化助推农业现代化、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服务业提质扩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众所周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国际、国内贸易的重要技术依据,关系到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与合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我局会同省财政厅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共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91项,涉及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重点领域,大大增强了我省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影响力。

  二是持续优化地方标准供给。为满足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特殊要求,十九大以来,共制定发布具有河北特色的省地方标准1173项,累计现行有效省地方标准2728项。其中聚焦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重点领域,制定发布农业农村类地方标准408项。聚焦养老、家政、物流、行政审批、应急管理等8个重点领域,制定发布服务业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业类地方标准337项。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聚焦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节能降耗等6个重点领域制定发布生态环境保护类地方标准115项。

  三是放开搞活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发挥市场标准的创新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先进团体标准。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发布团体标准404项,涵盖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消费品、冶金石化、建筑材料、电子商务等多个产业领域。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实施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全省共有20414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97179项标准,排名全国第六位。市场标准作用进一步得到充分发挥,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大大提升,标准化服务产业发展的效能显著提高。

  四是大力推动标准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贯彻省领导指示要求,加快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聚焦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积极发挥标准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先后开展两批24项系列技术标准创新族项目的研制。以中车唐山、新兴铸管等产业链龙头核心企业为主导,开展产业链技术标准创新,累计主持和参与研制国际标准2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96项,省地方标准55项,以及一批具有创新性技术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通过标准创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调发展,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

  谢谢!

  人民网:大家下午好,我是人民网的记者。刚才了解到,我省通过构建“六大标准体系”以支撑“六大质量”建设。请问,目前我省“六大标准体系”建设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普增:谢谢人民网记者的提问。标准是质量的重要技术基础,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我省围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城乡建设和政府服务等领域,对11万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进行了系统地、深入地分类研究,历时4年,初步建成了支撑“六大质量”提升的河北省“六大标准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整体推进,锚定工作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17年12月,我省出台了《河北省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作为重要的文件下发执行。该《方案》按照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政府服务六大质量、六大标准体系进行整体设计,以系统性、层次性、协调性和先进性为原则,旨在实现标准体系建设的“开放兼容、动态优化”,着力促进多标准的综合实施应用,突出体系的整体功能,增强标准对各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凝聚共建合力。我省出台了《河北省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任务分工》,将“六大标准体系”任务进行了分解,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标准体系建设需要科学谋划、系统分析,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省市场监管局专门研制了通用软件,并加强指导和调度,先后召开各类会议12次,与此同时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组织精干力量,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比对分析和标准研制工作。截至目前,已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应急管理厅、生态环境厅等15个部门构建了18个标准子体系,共收集了69869项各类标准,其中,经济发展类51395项、政府服务类1536项、社会发展类9028项、文化发展类314项、城乡建设类2482项、生态环境类5114项。

  三是强化培训指导,提升应用效能。为确保“六大标准体系”建设质量,我们多次举办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500多人次。同时,结合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三走三送”活动,积极向社会广泛宣传“六大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体系建设以来,各部门在部署工作、下发文件中,把应用标准作为推动工作的常态,科学决策、精准施策能力得到提升,带动形成了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社会氛围。“六大标准体系”建设是以标准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并且在促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产业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成效。我省“六大标准体系”的经验做法在今年的全国标准化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谢谢!

  河北青年报:您好,我是河北青年报记者。小微企业是创新创业、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支撑。请介绍一下省市场监管局在加强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方面的有关情况。谢谢!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金洪钧:首先感谢河北青年报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今年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把提升行动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民生工程,作为“学党史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稳步推进,确保实效。

  一是选准选好试点行业企业,夯实工作基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试点推动、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县域特色产业需要、企业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确定4个省级(鹿泉、霸州、安平、河间)和17个市级试点县(市、区),优先推荐3家认证机构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契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供重要保证。试点县(市、区)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质量共治机制作用,把提升行动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分别成立了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参与的专门工作机构,积极制定相应支持措施,很多县还出台了资金奖励政策。截至目前,全省各试点县(区)共制定补助认证费用、奖励认证标杆企业、免费开展认证培训等16项支持政策,构建了推动工作的保障体系。

  三是各级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关键作用。省、市、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上下联动,各试点县(市、区)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协调推动,共帮扶小微企业1015家,涉及信息光电、电线电缆、丝网加工、金属家具等26个行业,有效促进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四是认证机构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企业创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组织认证机构专家深入企业现场,针对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疑点”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帮扶,指导企业建立符合实际、具有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今年以来,全省共有20家认证机构参与提升行动,共培训小微企业7164家次,累计16500多人次,我省新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581张。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我省围绕“质量认证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了经验做法,打造了“河北行动”样板。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省市场监管和质量提升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多关注、多宣传我省市场监管工作!谢谢大家!

  2 640.jpg

  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质量报、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河北新闻网等十余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原文链接:http://scjg.hebei.gov.cn/info/75741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生产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安全生产资讯网 aqsc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