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全生产资讯网!

首页

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时间:2022-05-14 来源: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佚名

  

  

  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县(市)市场监管局,省局有关直属单位:

  现将《2022年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3月7日

  

  2022年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22年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工作理念,以防范化解重大质量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为根本宗旨,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年”行动,更加主动、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发挥质量监管职能作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市场环境。

  一、着力风险隐患集中治理

  1.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利用已建成的风险监测网络,不断拓宽风险信息渠道,强化监测信息的数据运用和分析评估。针对重点产品,组织实施风险监测。针对重点行业、区域,协同属地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展质量分析。做到质量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

  2.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围绕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车载常压罐体、钢筋、水泥、电线电缆、燃气具、烟花爆竹、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和电池等10类重点产品以及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的高风险产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集中治理,逐类产品制定风险排查和治理方案,逐家企业进行摸排,全面化解存量风险、防范增量风险、严控变量风险。将严控源头风险、严惩违法行为、严治共性问题一体推进,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从产业链上下游追根溯源、精准发力,坚决遏制在源头。

  3.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强化定期指挥调度,对隐患治理重点工作紧盯不放,推动工作落实。强化挂牌督办,对重点产品隐患治理以及重大质量违法行为进行挂牌督办。强化跟踪问效,对重点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取得实效。

  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动各市局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市局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着力防范系统性、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着力监督抽查效能提升

  5.科学精准实施监督抽查。以发现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工业品、重点消费品、重点行业、重点指标,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建立生产流通(含电子商务领域)一体化的监督抽查模式,针对消费品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抽查。通过举报投诉、社会舆情、网上评价、监督抽查不合格分析等信息渠道综合确定抽查产品,靶向精准地加大抽查批次,提升监管经费的使用效益。

  6.推进监督抽查统筹联动。继续开展全国联动监督抽查、长三角联动监督抽查、全省联动监督抽查,统一抽查产品、统一实施方案、统一任务部署、统一发布结果,推动形成全省抽查“一盘棋”。

  7.严格规范监督抽查过程。省级监督抽查要通过公开招标,科学规范选用承检机构。加强抽样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抽检分离”制度,强化机构工作质量管理。推动抽查数据录入e-CQS系统和长三角监督抽查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抽查数据上下贯通、信息共享。

  8.从严从快处置质量问题。加强监督抽查不合格后处理工作,强化抽查结果信用约束功能,推动将抽查结果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不断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定期通报各地后处理整改进展情况,约谈后处理工作滞后的市局,并将后处理工作纳入质量考核范围。

  三、着力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9.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事中事后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加强信用监管,对不同企业设置不同的抽查、检查比例和频次。强化双随机检查手段运用,加强督查考核,不断提升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10.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围绕《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中“6个方面和30项突出问题和重大安全风险”,聚焦危化品、危化品包装物等建立集中治理重点工作任务和问题清单,把集中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挂帅、专班推进。

  11.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护农”行动。围绕化肥等农资产品,厕改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产品,棉花等纤维产品深入开展质量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质量管控,有效服务乡村振兴。

  12.开展“一老一小”等重要消费品质量安全守护行动。围绕儿童和学生用品,妇女老人用品,食品相关产品,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进一步拓展“护苗助老”关爱行动,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将实践经验转化为长效机制。

  四、着力产品质量技术帮扶

  13.继续推进质量技术帮扶。聚焦重点产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含中小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活动,化解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堵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14.提升质量技术帮扶的精准性。总结推广“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等帮扶举措,既解决企业个性质量问题,又分析行业共性质量问题,由点及面,找准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组织实施质量攻关,带动行业质量提升。

  15.推广质量技术帮扶经验做法。每个市局每年至少上报3-5个典型帮扶案例,省局适时在技术帮扶成效明显的地方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做法。

  五、着力对标追赶共治共享

  16.开展长三角联动监督抽查。按照“五统一”原则,组织开展塑胶玩具、非医用口罩、学生文具等7种产品质量长三角联动监督抽查,及时公开抽查结果。

  17.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数据平台运用。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数据平台实现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参与研发长三角产品质量智慧监管APP,拓展长三角一体化数据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

  18.开展长三角获证企业证后监管交叉互查。发挥专业技术资源优势,探索开展长三角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交叉互查。

  19.创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试点开展产品质量分级、质量追溯等新型监管模式。

  六、着力质量安全宣传教育

  20.加强市场主体质量宣传。在监督抽查、技术帮扶、风险监测等过程中,大力宣传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方法等,提高市场主体产品质量意识,增强企业质量管控能力水平,引导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21.加强消费者质量宣传。深入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宣传教育活动,动员检验检测机构等社会力量,深入一线,普及假冒伪劣产品辨别常识,提升消费者安全防范能力,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监督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22.加强行业自律和质量诚信建设。以防疫用品、电线电缆、校服等产品为重点,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起行业自律倡议,督促企业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自觉诚信守法经营。

  七、着力生态环保重点攻坚

  23.强化生态环保工作领导。全省各级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要保持常态化工作机制,对生态环保重点问题加强调度、强化督查,扛起生态环保工作的领导责任。

  24.突出生态环保工作重点。配合有关部门打好“四大攻坚战”。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巩固整改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切实抓好成品油、塑料污染(农膜)、有机挥发物等产品质量整治工作,确保生态环保各项考核任务得到落实。

  25.加强生态环保工作统筹。既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抓好工作落实。又要抓好市场监管内部分工协作,做到信息互通、同向发力。对工作中排查出的问题、发现的线索和有关信息,要及时沟通协调、转办移送,形成工作闭环。

  八、着力党建引领,强化政治担当

  26.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理论武装,引导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坚决拥护“两个确立” 始终做到“两个维护”,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27.强化能力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培训,尤其是针对县以下工作人员开展“点题式”“菜单式”培训,突出监管实操培训,增强监管人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专业能力,提升队伍整体履职能力。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技术专家库建设,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28.突出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省委《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的若干举措》及省局党组《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十条禁令》,各地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走访调研,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制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反映群众需求,解决监管堵点的好措施、好办法,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深走实。


原文链接:http://amr.ah.gov.cn/public/5248926/1465815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生产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安全生产资讯网 aqsc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