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全生产资讯网!

首页

中国应急管理报评论|打造高水平安全 护航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9-07 来源: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应急力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安全感。

  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应急管理系统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环境的成果成效:突出预防为主、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强化体系建设、救援行动更加高效,狠抓固本强基、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坚持社会共治、人民防线持续加强。

  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

  成绩的取得,源自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是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各方同频共振、下好“一盘棋”,增发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法规出台、责任落实、治本攻坚、专项整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才得以统筹推进、落实落地,防汛抗洪救灾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才得以有力应对。

  成绩的取得,源自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根本价值遵循,把保民平安作为最大政绩,把人民褒奖作为最高荣誉。应急管理执法人员坚持严格执法监管与热情指导服务并重,主动靠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安全问题。今年截至8月底,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25.7%,重特大事故下降45.5%,成绩来之不易。

  成绩的取得,源自持续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应急管理基础在预防、功夫在平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作出重要部署。应急管理系统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防控,深入分析制约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的短板,加快建立以风险治理为中心的应急管理体系,运用改革思维和法治、政策、科技、标准、工程治理等手段,严把规划安全关、安全准入关,安全设防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渐行渐稳。

  成绩的取得,源自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推进。应急管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防得住”作为硬道理,加强统筹协调,狠抓固本强基,推进标本兼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守正创新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救”的能力有效增强,“防”的质量有力提升,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紧紧盯住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风险,做到关键时刻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各类灾害事故突发性、极端性、复杂性显著增强,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化解还存在不少短板、盲区和弱项,统筹发展和安全可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任务,亟须我们紧密联系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勇气和毅力,统筹推进落实。

  领会好改革意图,方能把握准改革指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强化基层、提高能力,奋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切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执笔:杨金中)

  


原文链接:http://yjt.xizang.gov.cn/p1/sylmzhbd/20240905/1017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生产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安全生产资讯网 aqsc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