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全生产资讯网!
各市应急管理局,有关中央驻鲁企业:
为有效提升全省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根据省政府安委会《山东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总体工作方案》,借鉴省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省应急管理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三基”“三纪”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迅速将指南转发至本辖区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化工园区以及所有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指导和督促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在指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有关建议,请及时报告省应急管理厅。
联系人:陈鸿林;联系电话:0531-51783587;
电子邮箱:whc805@163.com。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
2024 年5月17日
山东省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三基”“三纪”工作指南(试行)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的“三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三纪”(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劳动纪律)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重要保障。为指导、规范全省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抓好“三基”“三纪”工作,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系统治理、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通过抓基层、打基础、练基本功,提高企业基层领导班子安全管理能力、基层班组安全操作能力和基层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完善落实安全生产一系列基础性管理工作,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效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通过抓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从制度建设、培训、执行、检查、考核、评审修订等方面严格落实工艺管理要求,从交接班、巡回检查、内外操联系、岗位操作、岗位操作记录等方面严格落实岗位操作要求,从组织纪律、工时纪律、工作纪律和考勤纪律等方面严格落实劳动纪律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和安全生产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二、“三基”工作内容
(一)基层建设
企业的基层是指车间、班组和岗位以及具有一线操作职能的其他单位。企业的基层建设包括:基层车间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班组建设、基层安全文化建设。
1.基层车间领导班子建设
(1)企业应加强基层车间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打造“素质好、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领导班子。
(2)企业应定期梳理分析基层班子配备、分工协作、功能发挥等情况,围绕专业配套、结构优化、能力叠加,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
(3)企业应加强基层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增强基层领导班子抓好安全生产、严格遵章守纪、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等方面的能力。
2.基层班组建设
(1)企业应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对照岗位任职条件,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优配强班组长。通过专项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班组长岗位培训,提高班组长基础管理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工作执行能力、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企业应加强班组和岗位建设。要完善班组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先进标杆班组或岗位创建工作,强化班组长和岗位员工队伍建设,调动基层员工自觉遵章守纪、争创标杆班组或岗位的积极性,提升基层班组自我管理能力,打造学习型、安全型、和谐型班组和岗位。
3.基层安全文化建设
(1)企业应围绕安全价值观、安全文化载体、安全风险意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执行力、安全行为、团队精神、学习型组织、卓越文化等要素建设安全文化,建立全员共同认可的安全理念。
(2)企业应将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分解细化到基层和岗位,并根据基层和岗位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要求。
(3)企业应将文化理念转化为安全第一、遵规守纪的自觉行动,让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符合标准要求,让标准要求成为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
(4)企业和基层单位应建立并持续完善安全行为规范及约束机制,建立不安全行为清单,建立员工间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的安全行为规范模式,持续减少直至彻底杜绝不安全行为。通过构建安全生产双向沟通与交流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团队建设,培养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互信氛围;通过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增强其归属感,保持队伍稳定。
(5)基层单位应营造优秀的安全文化氛围,努力实现从管事故向管事件转变,从管事件向管隐患转变,从管隐患向管风险转变,追求零伤害、零事故。
(二)基础工作
企业的基础工作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部门(单位)和工作岗位为完成生产任务、保障安全生产必不可缺的一系列基础性管理工作。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管理、安全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现场管理、交接班管理、巡回检查管理等。
1.岗位责任制管理
(1)企业应按照“依法合规、应写尽写、全面分解、符合实际”原则,将各项制度要求细化分解到具体岗位。建立健全各岗位职责并结合岗位设置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做到一岗一责、责任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2)企业应建立岗位责任制检查及考核工作机制,明确检查与考核的频次、范围、层级和标准等要求,定期组织开展落实情况检查和考核。
2.制度管理
(1)企业应建立健全依法合规、针对性强、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做到内容具体、适用、简洁明了。建立健全制度刚性执行与岗位责任制落实相结合的机制,采取现场检查、信息化管控等措施,强化制度刚性执行,做到各项管理工作的责任、内容、监督三落实。
(2)企业的专业管理部门应主动识别本部门所适用制度中的职责内容,纳入相应岗位的岗位职责中,精准开展制度宣贯教育;结合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以及岗检、内审等进行监督检查,持续推进制度落地执行。
(3)企业的基层单位识别本单位各岗位适用的制度,将关键条款分解细化、全面宣贯并认真执行,通过日常岗位责任制检查,督促制度落实落地。
3.安全管理
(1)企业应落实安全制度、职责和标准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风险识别、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演练,落实属地责任。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管理和承包商作业现场监管,开展反“三违”行动,实现依法合规生产、安全生产。
(2)企业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等编制、发布应急预案,对应急处置方案实行卡片化管理;强化应急预案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
(3)企业应落实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开展事故事件教训分享,使安全理念入脑入心,使正确执行制度成为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
(4)企业应当按照《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3034),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和落实导则中相关安全管理要素的基础管理工作要求。
4.工艺技术管理
具体内容要求按照“三纪”工作中的工艺纪律执行。
5.设备设施管理
(1)企业应建立设备完好性管理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设备管理工作目标和措施。强化企业和区域内全员设备维护管理,严密设备维保工作,开展设备缺陷排查整改和隐患治理,定期组织设备预防性维护和装置大检修工作。
(2)企业的基层单位和专业部门应建立健全设备设施基础台账,完善设备维护保养方法,对各类设备实行定岗、定责、定人管理。对关键设备实行“机、电、仪、管、操”五位一体特级维护。落实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设备缺陷管理要求,健全及时发现和解决异常问题的消缺机制,确保在线设备平稳运行、备用设备随启随用。
(3)基层单位岗位操作人员应遵守设备操作、维护制度和规程,严格控制操作指标,严禁超指标运行。要配备监测必需的仪器,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
(4)企业的基层单位和专业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设备完好性管理体系及相关专业管理制度,落实设备管理要求,确保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
6.现场管理
(1)基层单位应执行安全、文明、清洁生产管理要求,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和劳动“三大纪律”,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操作证件齐全,严格按规程操作。
(2)实行现场管理定置化、可视化,做到装置现场“一平、二净、三见、四无、五不缺”(一平:场地平整;二净:门窗玻璃净、墙壁地面净:三见: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四无:无垃圾、无杂草、无废料、无闲散器材;五不缺:保温油漆不缺、螺栓手轮不缺、门窗玻璃不缺、灯泡灯罩不缺、地沟盖板不缺)。
7.交接班管理
(1)企业应建立交接班管理制度,明确交接班的管理流程和交接内容,规范交接班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晨会”要求。
(2)企业的基层单位应落实交接班管理要求,规范交接班流程,明确生产任务完成、设备设施运行、台账资料记录、环境卫生清洁、工具用具使用、原料辅料消耗、生产运行异常及处置、安全生产及预防措施、上级布置工作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交接内容。明确交接班双方责任和权利,开好交接班会,实现岗位工作有序衔接、工作责任有效落实。
(3)严格落实“十交五不接”(十交:交任务、交指标、交原料、交操作、交质量、交设备、交问题和经验、交工具、交安全和卫生、交记录。五不接:设备润滑不好不接、工具不全不接、操作情况交代不清楚不接、记录不全不接、卫生不好不接)。
8.巡回检查管理
(1)企业应建立巡回检查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和内容,规范巡回检查管理工作。
(2)基层单位落实巡回检查管理工作要求,明确检查范围、检查路线、检查站(点)、检查装备、检查要点、检查频率、检查方式、异常处置等巡回检查标准,确定巡回检查路线图,实行定项、定标、定法、定时、定点、定人“六定”巡检,分析应用巡检数据,保障装置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3)企业应积极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推进智能化无人巡检。
(三)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是指员工应该具备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岗位操作能力和其他技能要求。基本功训练应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有效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主要形式包括:实操训练、“师带徒”、业务竞赛、手指口述、应急演练等。
1.实操训练
企业和基层单位应分类分层、因岗因人设计岗位实操训练科目和实施方案。在实际工作和岗位培训中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员工正确操作、规范操作、熟练操作的习惯和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开展标准化操作训练。用好设备大修、检维修、开停工等学习机会,强化现场学习,提高动手能力。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防止会干的也可能干错,避免误操作。
2.“师带徒”
企业应实行“师带徒”管理,对新入职员工、转岗员工等安排结对导师,采用师徒协议等方式,组织员工在师傅带领和指导下,学理论、练本领、养作风。对于新入职员工需明确一定时间的见习期,在见习期内需明确专人辅导,签订师带徒协议,明确培养计划、课题和目标,规范师徒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推动“师带徒”制度化,突出“师带徒”个性化培训内容、标准和要求,企业和基层单位应定期对师带徒协议履行情况进行考评兑现,促进形成高技能带低技能、一级带一级、分层次培养的教练式培训体系,做到技能代代传授、经验代代传承、作风代代传递、精神代代传播。
3.业务竞赛
企业和基层单位应分层分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技术竞赛和以技能操作人员为主体的职业技能竞赛。不断丰富业务竞赛方式,拓展业务竞赛途径,完善业务竞赛组织形式,围绕“流程图、操作法、应急处置”等岗位必备知识和技能,采取技能竞赛、技术竞答、仿真测试、在线考评等形式,促进岗位技能提升。可将分析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作为竞赛要点,突出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竞赛题库和竞赛项目设置,注重竞赛实效,防止赛用脱节。
4.应急演练
(1)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应急法规、应急预案、应急技能、事故案例培训,并建立应急培训档案;应急预案涉及承包商时,应对承包商实施培训。
(2)企业应当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2年对所有专项应急预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每半年对所有现场处置方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重大危险源的现场处置方案至少每3个月演练一次。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及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组织整改,并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
(3)基层单位应急演练应采取现场演练、桌面演练等形式进行。现场演练以不预先通知的方式为主,每次演练只出演练题目不编脚本,考核实际演练水平。桌面演练应采用情景构建模式,模拟可能发生的事故场景,逐级展开响应和演练。
三、“三纪”工作内容
(一)工艺纪律
工艺纪律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工艺操作和管理的有关人员必须遵守的工艺管理要求,主要包括工艺管理的制度建设、培训、执行、检查、考核、评审修订等。
1.制度建设
(1)企业应建立工艺管理制度。工艺技术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的原则,实现管理精细、操作平稳,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2)企业建立的工艺管理制度应明确基本要求、职责分工、管理内容、检查考核等,做到职责明确、内容具体、考核量化。
(3)工艺管理制度应包括基础管理和专项管理。基础管理主要包括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开(停)工方案、原始记录、工艺报警及联锁、技术台账及资料、巡回检查及交接班、工艺技术例会等。专项管理主要包括技术攻关、技术标定、工艺防腐、工艺变更、“三剂”使用管理等。
2.培训教育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本单位工艺管理制度的教育和培训计划,明确分管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工艺管理制度的教育培训。
3.纪律执行
企业各相关单位应严格执行工艺管理的各项要求,杜绝违章违规指挥和操作。
4.检查考核
(1)企业应明确工艺纪律检查的主管部门和检查内容、考核标准等。
(2)工艺纪律检查是以工艺卡片规定的条件、工艺技术规程及岗位操作法规定的操作方法和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为依据,检查生产过程中工艺纪律执行情况以及工艺技术资料的管理情况,检查结果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考核奖惩。
5.评审修订
企业每年对制度的适应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审,确认需要修改、补充完善的内容,至少每三年全面修订一次。应制定评审计划,按计划开展评审工作,每次评审要有记录。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评审:国家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变化,企业制度或管理要求变化,企业相关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设备发生变更,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到工艺技术管理的问题。
(二)操作纪律
企业的操作纪律管理主要包括交接班、巡回检查、内外操联系、岗位操作、岗位操作记录的管理。
1.基本要求
企业应制定操作纪律管理制度(办法)。明确操作纪律管理基本要求、职责分工、管理内容、检查考核等。可结合实际建立《内操工作行为规范》《外操工作行为规范》《班长工作行为规范》。各行为规范主要要求参见附件1、附件2、附件3。
2.交接班管理
(1)交接班双方必须坚持“十交”“五不接”原则。
(2)企业应明确交接班程序。交接班程序主要包括:召开交接班会,交接班会前岗位人员应进行班前预检,接班班长及岗位人员应当提出预检问题并与交班班长进行协商;岗位(或系统)交接,交接完毕,交接双方应在交接班日志上签名,签名后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应当由接班者负责,接班人员未到岗签名,交班者不得离岗。召开班会,当班操作人员出现违章违纪、装置发生生产、安全、质量、设备异常时,必须召开班会。班长应对当班生产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表扬好人好事,批评违章违纪等。
(3)基层单位值班人员必须参加值班期间和非日常工作时间班次的交接班会;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管理人员等人员应参加日常工作时间班次交接班会。
交接班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可参见附件4。
3.巡回检查管理
(1)企业应要求基层单位制订岗位巡回检查标准。巡回检查标准应当包括岗位管辖范围、巡回检查路线、检查站(点)、检查内容、检查要求、检查频次、异常处置等内容。
(2)巡回检查要求。巡检人员应当按规定路线、站(点)、内容和频次进行认真检查,如实记录巡检情况和现场操作数据。
(3)巡检发现问题处理。巡检人员在巡回检查、设备维护保养、现场操作处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应当将有关信息向内操人员或班长汇报。班长要组织对问题的重要程度进行识别评估,班组可自行处置的,立即自行处置,或根据问题属性,联系对口业务单位采取维修、校对、更换等措施进行处置;班组无法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向基层单位领导汇报,班组要对本班的重要问题和处理过程进行记录。若问题情况紧急,班长有权利和责任及时组织应急处理,并向基层单位领导汇报。
(4)装置区域内有外来人员时,巡检人员要对其行为进行安全观察,不安全行为要及时制止,与工作无关人员要清理出装置区域。
4.内外操联系
(1)内操人员主要负责规定单元(系统)的生产控制,及时向外操人员通报操作调整或工艺变化情况,向外操人员发布现场作业或设备检查、仪表核对的操作指令。内操向外操发布指令时,应当交待清楚操作调整的原因、确切位置和调整方法及要求。外操要对内操的操作指令进行复述确认。
(2)外操人员必须及时将操作指令的执行情况反馈给内操,外操人员在现场巡检过程中,对查出的问题或隐患要及时与内操人员联系,并向班长汇报。外操反馈信息,要明确问题发生的确切位置、程度,以便内操作出正确的调整处理。
(3)内外操人员应相互学习、互相了解相关的操作方式、方法,避免出现操作脱节、失误、不一致的现象。
5.岗位操作
(1)内操人员接班后应当全面查看DCS流程画面和报警信息汇总,并对主要参数、当前变化比较大的参数的趋势进行观察分析。禁止操作非管辖装置(单元、系统)的DCS画面;禁止操作人员进入工程师站进行操作。
(2)内外操协同的操作,外操人员在操作前,手指、口述需要操作部位和执行的操作,在得到班长或内操的确认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并反馈操作结果。内外操独立进行的关键操作,手指、自述需要操作部位和执行的操作,然后进行操作。
(3)非紧急情况下联锁切除、投用操作,必须履行联锁切除手续,内操(班长)手指、口述需要操作部位和执行的操作,在得到专业人员的确认后再进行实际操作。
(4)装置参数出现波动时,操作人员必须及时调整、处理,以保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产品质量合格。
6.岗位操作记录
(1)岗位操作记录等记载生产活动的原始记录,是组织生产、严肃操作纪律、加强工艺技术管理的重要依据,由岗位操作人员填写,记录必须及时、完整、准确、整洁。
(2)岗位操作记录内容应当包括:装置(单元)名称、起/止时期、参数名称或位号、记录时间、班次、班中记事、记录者签字、班长签字等。岗位操作记录中记录的参数必须包括工艺卡片监控参数。
7.检查考核
企业应明确操作纪律检查的主管部门和检查内容、检查频次、考核标准等。
(三)劳动纪律
劳动纪律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需要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现代企业职工应有的职业道德。劳动纪律主要包括组织纪律、工时纪律、工作纪律和考勤纪律等内容,劳动纪律管理的主要内容可参见附件5。
1.基本要求
企业应制定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办法),明确劳动纪律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内容、职责分工、检查考核等。企业制定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办法)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2.劳动纪律管理
企业应根据职工(包括劳务派遣职工、承包商职工)的违纪性质、危害和影响程度,明确职工违纪种类、处罚标准以及劳动纪律监督、检查与考核的主管部门。劳动纪律的监督检查应采取现场检查和监控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发挥信息化系统的全天候监管作用。
四、信息化赋能
(一)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
企业应积极推进“三基”“三纪”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应用,采用新一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装备,提高“三基”“三纪”工作质效。
(二)教育培训
企业应建设与应用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化系统,将企业的“三基”“三纪”工作内容、制度规定、相关要求和基础知识等,通过信息化系统,组织全体员工线上学习、考核和管理,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实操训练
企业推广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及数字孪生技术等,对全体员工进行线上全景式和浸入式培训;根据岗位、职责不同,结合员工的学历、从业经历、特种作业资质等情况,设置相应的培训考核内容;通过自动积分和奖惩机制,激发企业全员职工积极主动学习。
(四)过程管理
企业应对标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各要素要求,深化拓展信息化技术应用场景,健全完善变更管理、设备生命全周期管理、工艺报警优化、敏捷应急、安全审计等信息化应用系统,赋予“三基”“三纪”工作新内涵。
(五)“三纪”管理
企业应采用人员自动定位、智能视频监控、承包商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对员工遵守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的情况进行智能识别管控。
(六)数据管理
企业应通过数据源头自动采集、报表自动生成、异常情况自动预警等,实现各类数据流向数据库的存储和处理,提升“三基”“三纪”工作信息化保障能力。
(七)统计分析
企业应在确保数据录入完整准确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实现安全生产经营的智能监控、自动分析和分类处置。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企业要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三基”“三纪”工作领导机构,明确领导机构的组成人员、单位及职责,组织各基层单位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各专业部门结合专业领域的工作要求,逐项分解细化本指南要求,研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时间要求、保障条件等,构建长效机制,推进“三基”“三纪”工作管理体系科学化、标准化。
(二)加强协调配合
企业要坚持齐抓共管、协调推进,建立纵向层级清晰、上下衔接、运行顺畅、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单位之间要密切协调配合,推动“三基”“三纪”工作信息及时、充分、有效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过程管控
企业要建立过程管控机制,根据“三基”“三纪”工作计划、重点内容、工作措施,通过企业内审、聘请外部专家审核、组织专题研究、召开专项会议等,对工作成效及时总结评估,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切实提升“三基”“三纪”工作实效。
(四)强化督查落实
企业要加强指导、督促、检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及时总结固化制度措施,增强抓“三基”“三纪”工作落实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要将“三基”“三纪”工作纳入企业对部门和单位的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表彰奖励。要及时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三基”“三纪”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五)强化持续提升
企业要注重抓创新、抓示范,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的新机制、新办法、新举措,采取企业内部互查互比、互学互评、互促互进,组织人员走出去学习,聘请外部高水平专家指导等方式,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弱项,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持续提升“三基”“三纪”工作水平。
新华社里斯本11月23日电(记者孙奕...
为充分发挥外出施工行业党建引领作用,...
11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
近日,全省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杭州11月19日电(记者 董雪、唐弢...
里约热内卢11月18日电(记者 倪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生产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安全生产资讯网 aqsc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