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全生产资讯网!

首页

“直播热”助力青海品牌“走出去” ——省市场监管局开展青海网红直播带货调查活动

时间:2022-03-26 来源: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佚名

  

  为进一步掌握全省“网红经济”“直播经济”新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市场监管部门网络交易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省市场监管局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期间,以有奖答题方式开展了“网红直播带货”消费情况问卷调查活动。

  此次调查问卷通过青海省消费者协会公众号面向全国发放,累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475份,其中省内调查者占81.6%,省外调查者占18.4%。从调查问卷汇总分析情况看,全省网络交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直播带货”模式成为消费“新常态”。自2016年网红直播开始逐渐商业化,“网红直播带货”已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模式。超过95.1%受访者有网络直播购物经验,其中,85.2%有在青海网红直播间购物经历。更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表示网络直播购物已超过传统网购模式。二是“直播带货”青海土特产变成“香饽饽”。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青海特色产业来说,危中孕机。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宅经济”,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时间,省内从民间网红到实体店主再到加工企业、种养大户,纷纷转战“直播圈”,跻身带货大潮,足不出户就把生意做遍全国。调查显示,土特产品成为青海网红直播带货首要选项,牛肉干、乳制品、牛羊肉、红枸杞、黑枸杞、蜂蜜、冬虫夏草、青稞酒及藜麦等产品成为消费者选购的主要商品,占比92.98%。其中,牛肉干、乳制品及牛羊肉荣登消费者最愿意购买商品清单前列,分别占18.1%、16.3%、15.2%。三是网红“直播带货”成为“流量密码”。直播形式直观快捷,还可以进行互动,实现快速成交,便捷消费,带货效果十分明显。调查发现,40.6%的调查者表示激发自己购物意愿的主要原因是网红本身的人设、知名度和对其喜爱度,其次是商品的价格、品牌、展示等因素。四是品牌背书成为“直播带货”“金钥匙”。直播带货中,在主播人设和产品品牌“双螺旋”效应的加持下,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一场有效的直播活动也是一场空前的广告宣传造势。部分消费者表示,希望通过青海网红直播带货了解更多当地特色品牌,通过直播间激发了来青海旅游的热情,希望可以多介绍青海当地文化特色。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虽然消费者对我省网红直播带货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占比84.5%,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就商品本身而言,存在产品质量差、展示商品与收到商品不一致等情况,分别占12.53%和4.94%。二是从网红带货行为来看,认为普通话不标准、专业水平不够、文化素养偏低影响了我省网红的发展。三是售后服务欠佳,还需要不断完善改进。17.6%消费者表示售后服务差,16.7%表示发货慢。四是部分产品价格偏高,有10.9%的消费者表示价格不太合理。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深入调研、加强指导、精准施策,不断规范网红直播带货行为,充分发挥我省网红在促进消费、宣传青海,助力我省农畜、土特产品销售、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步”近期将组织专人深入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带货网红团队,针对调查反映出的问题,进一步问诊把脉,加强行政指导,实地了解网红存在困难和发展需求,助力网红将我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通过“直播间”这个窗口销往全国各地,服务“四地”建设。“第二步”加强与电商平台企业的沟通联系,不断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督促平台强化对直播带货的规范管理,共促“直播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第三步”充分发挥省网络市场监管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部门联动协作,研究探讨我省直播带货领域监管综合治理措施,构建网络市场跨部门监管新格局。

  

  

  

  


原文链接:http://scjgj.qinghai.gov.cn/Article/FormDetailsSJJ?Article_ID=154FCB59-68B3-4011-9358-C819FDCE824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生产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安全生产资讯网 aqsc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